
□ 王雅莉
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等,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(300832)、新模式、新动能发展”。这一论断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结合,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。江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典型代表,近年来以虚拟现实(VR)产业为突破口,打造世界级“VR中心”,其战略实践为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鲜活样本。本文从区域势能的理论视角切入,聚焦江西打造世界级“VR中心”的战略实践,剖析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区域成效,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。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势能逻辑
区域势能指区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,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的各种潜在能力及优势的总和,反映了区域在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。自然地理势能主要体现为区域地理位置、气候条件等自然要素的禀赋差异。经济基础势能涵盖区域产业结构、产业集群、基础设施等方面。产业结构合理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的区域,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。创新要素势能包括区域科技创新能力、人才资源等,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,强大的创新要素势能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。制度政策势能则表现为区域制度创新能力、政策支持力度等,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能够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,吸引投资和人才,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以一定的区域势能为基础。
总体来看,区域势能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,反之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提升区域势能。新质生产力具有高附加值、高创新性、高成长性,其发展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,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,吸引资源和要素向该区域集聚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江西打造世界级“VR中心”的区域势能发挥路径
江西在打造世界级“VR中心”过程中,通过要素集聚与创新网络构建,形成了“势能差”,因地制宜发挥了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势能。
其一,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。江西虽不具备沿海地区毗邻国际市场、拥有便捷海运通道的区位优势,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电子信息产业、高校科研资源等区位优势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,该产业作为江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,经过多年培育,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的产业规模。从上游的电子材料、元器件制造,到中游的电子设备生产,再到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与服务,各个环节均有企业布局,为VR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配套支持。在高校科研资源方面,南昌大学作为典型代表,在硅基LED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研发积累,组建了高水平科研团队并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施。长期以来,该校聚焦硅基LED技术的研发创新,在材料制备、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。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更通过技术转化为VR显示技术的突破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,彰显了江西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潜力。
其二,创新生态的系统构建。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,而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是构建创新生态的关键。江西通过设立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、出台《江西省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(2023—2026年)》等政策措施,积极构建闭环创新生态,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。例如,设立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,整合了高校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,搭建了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。该中心聚焦虚拟现实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,旨在突破行业技术瓶颈,提升我国在虚拟现实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。在协同过程中,南昌实验室研发的硅基GaN微型LED显示屏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。长期以来,该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,制约了我国AR产业的发展。南昌实验室通过与企业合作,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,成功突破技术瓶颈,实现了硅基GaN微型LED显示屏的自主研发和生产,为VR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其三,空间治理的精准施策。在区域产业发展进程中,精准的空间治理策略至关重要。江西实施核心集聚与辐射联动相融合的发展策略,以省会南昌为核心增长极,推动赣州、上饶等城市依据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,进而构建协同共进的VR产业发展大格局。作为省会城市,南昌充分发挥技术、资金等方面的优势,吸引大量VR企业在此集聚,形成了一条从硬件制造到内容开发、再到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,为VR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与南昌不同,赣州和上饶等地依据各自的发展基础与独特优势,选择了差异化发展方向。赣州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稀土资源方面颇具优势,当地在VR产业发展中重点聚焦VR相关电子元器件制造以及稀土材料在VR设备中的应用,致力在这些细分市场做出特色、形成优势。上饶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当地将VR技术与旅游产业巧妙结合,积极开发VR景区体验、VR虚拟导游等旅游项目,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,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。江西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成效显著,有效避免了区域之间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,促使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优势互补。
江西VR产业领域的探索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,各地无需盲目追逐“高大上”产业,而应建立包含研发投入强度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指标的评估体系,精准定位区域差异化发展势能,聚焦该势能优势开辟“特色赛道”;随后以专业化分工集聚创新要素、以市场化机制培育产业生态,通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、推动产用深度融合,将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;最终形成以特色赛道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,为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,实现从跟跑模仿到特色领跑的转换。
未来,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,遵循“因地制宜”要求,推动区域资源和产业分类细化,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具针对性的思想和行动指引。例如,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,具有连接城乡、特色产业潜力等特点,可结合县域农业资源、特色手工业等探索适合自身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,将新兴技术用于传统农业中,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。同时,必须高度重视技术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。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,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,对此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,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和引导,确保技术创新始终用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健康发展,为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【作者系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数字经济管理系教授;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一般项目)《江西打造世界级“VR中心”战略研究》(基金项目号:20YJ28)研究成果】散户配资官网首页
红藤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